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邱冰清、王珏玢)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德国、英国、缅甸等多国古生物学者在距今约1亿年的缅甸克钦琥珀中发现了一块绦虫化石。这是全球首个确定的绦虫身体化石,为研究绦虫的早期演化提供了直接证据。这项新发现还显示,琥珀不仅可以保存节肢动物的内部结构,也可以保存绦虫这类软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

  绦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的陆地、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员运用光学显微镜、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等,发现该化石前部保存了绦虫精美的内部结构,与锥吻目绦虫完全符合;外部形态特征也与锥吻目绦虫一致。

远古发现|科学家发现约1亿年前的海洋内寄生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缅甸克钦琥珀中的绦虫化石(A为光学显微镜图像;B为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与现生锥吻目(C为电子显微镜图像)比较。(受访对象供图)

  锥吻目绦虫是海洋中物种数最多的绦虫类群之一,身长约1厘米,身体表面有大量钩子一样的结构,头节上有几个可以动的足状吸槽。其成虫主要寄生在鲨鱼和鳐鱼的胃肠道中。由于没有嘴巴和消化道,它们通过皮肤吸收养分,跟宿主“抢饭吃”。

远古发现|科学家发现约1亿年前的海洋内寄生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化石内部结构(A)与现生锥吻目(B)比较。(受访对象供图)

  主导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博介绍,由于绦虫的寄生习性以及软躯体容易降解,此前没有发现过化石证据。本次发现为研究绦虫的早期演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除了绦虫,这枚琥珀还包裹了大量砂砾、植物产生的毛状体以及一只蚧壳虫,表明这枚缅甸克钦琥珀形成的环境靠近海边。”参与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罗慈航说,由此对海洋内寄生绦虫何以出现在琥珀中提出了一种假设:这条绦虫可能寄生在鳐鱼的肠道内,鳐鱼搁浅后被一只恐龙捕食,在取食内脏时,绦虫掉了出来并被附近的树脂包裹。

远古发现|科学家发现约1亿年前的海洋内寄生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地质学》上。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

推荐阅读:

中企为法兰克福家纺展增添亮色

张扬对话贾玲:电影的魅力,在于你可以完全融入一个人的一生

新华全媒+|遇见毛龙:百龙共舞闹新春

中信环境发布2023年ESG报告

里斯本举办国际老爷车展

南方觉醒|波托西从历史中醒来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五原县:探索乡村治理路径 破解农村文明建设难题

秀我中国丨不植树的植树节

推动煤炭科技成果国际交流 中国煤科启动七国语言传播项目

第20届“海滨雕塑展”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

专题推荐:

评论关闭
古韵新声|锣鼓杂戏:黄河岸村戏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