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2023乡村儿童大病保障公益论坛暨‘小鹿灯-无陷未来’出生缺陷儿童救助公益项目总结会”在京召开,国家卫健委、县域政府、医疗机构、公益组织等多位代表来到现场,为启程600余天的“小鹿灯”项目总结经验,同时探索儿童重疾救助的未来方向。

金小桃:根治儿童出生缺陷,需构建体系化防治思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儿童重特大疾病作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儿童成长,还可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于出生缺陷疾病,目前我国已经建起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在婚前、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健康教育、优生检查和咨询指导;在孕期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孩子出身后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和诊断,并对出生缺陷患儿进行治疗康复,减少儿童残疾,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在预防层面筑起层层防护固然有效,但在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金小桃看来,要彻底消除出生缺陷对于儿童、对于家庭的影响,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们对于出生缺陷的认知,另一方面要完善儿童大病保险,构造针对出生缺陷的防治体系。

  金小桃在大会致辞中表示,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儿童疾病谱也在随之不断变化。这个时代下,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儿童的肥胖、抑郁症等疾病均需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因此,留在基层的健康工作人员应把日常中知悉的难点汇集起来,与公益组织、基金会建立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到孩子们遭遇的问题,让更多人提早采取预防措施,也让更多人投入到患病儿童的救治之中来。

  同时,仅仅依靠公共力量很难将防治体系持续有效地贯彻下去。因此,社会还需要引入商业健康保险进行兜底,作为公益救助计划的补充,组成包含“预防”与“保险”在内的儿童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具体到整个体系怎么构建和完善,金小桃将整个逻辑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寻找资源支持。2017年国家儿童中心的设立已经从政策层面绘成蓝图,而在实践方面,不仅需要阿里健康公益、阿里巴巴公益等企业的公益力量的参与,还需要加强商业健康险的研究、创新和保障。

  第二是理清儿童健康需求。社会对于儿童的关注不应局限于出生缺陷、抑郁等单点需求。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有的孩子营养不良,有的孩子却是营养过于富有,导致成人疾病发生在儿童身上。因此,我们需要理清需求、瞄准需求,不断提高儿科专科水平,提高儿童医学和人才培养。

  第三是落足于科学导向。无论是前期疾病防治策略的构建,还是后期科技、保险的支持,围绕患者展开的一切诊治措施都需要以科学的方式展开,以科学的方式验证,最终从科学化的角度进行落实。

  第四是坚持数字化导向。对于医疗行业,需要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赋能。当前科学技术下,我们已经可以把一个人的数据集成化,建成模型,通过AI分析、论证,更早、更精准地预测孕期的情况,极早做出防治措施,对各类出生缺陷进行干预。未来,我希望能将这一技术进一步扩展到生命中的更多时期,覆盖更为宽泛的疾病。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金小桃说“,通过大数据建模,通过AI的助力,我们一定能为出生缺陷防治、大病保险等儿童健康事业谋得更长足的发展,取得更明显的成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之中茁壮成长。”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

推荐阅读:

中国小镇故事 | 这个小镇,真有两把“刷子”!

香港故事|香港气球师和世界最大“气球龙”

巴厘岛种珊瑚 卓乃湖拍动物

网文网剧网游,正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

秀我中国|春色“醉”杭州

安筱鹏:发挥数实融合穿针引线优势 重建产业竞争力

新华视点|快递新规落地满月,你的包裹“按约投递”了吗?

打造创新链,蓄拼新动能——浙江德清:“产业强县”新质生产力观察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

微纪录片|中国空间站:与神十七乘组在一起的日子

专题推荐:

评论关闭
残疾女性文创作品展在故宫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