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北大汇丰智库报告:地缘政治正深刻影响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营商环境)
7月12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旗下北大汇丰智库平台发布《中国制造业出海下一站目标?》报告称,中国的制成品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制造业出海已成为一个着眼长远的重要战略选择。当下,地缘政治深刻影响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营商环境。
上述报告指出,根据UNCTAD(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2018年至2022年,中国制成品贸易顺差从1.02万亿美元猛增至1.88万亿美元,增长84%;德国、日本和韩国的制成品贸易顺差分别下降25%,27%和20%。同期,美国的制成品贸易逆差从0.96万亿美元增至1.36万亿美元,增长42%。
报告认为,中国的制成品出口快速增长,且贸易顺差也持续扩张,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的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时也从持续性的角度提醒我们需要格外重视贸易平衡,从面向全球市场的角度考虑优化生产和销售布局,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多元性。
报告亦称,从全球各国投资政策的发展趋势来看,鼓励和限制措施的数量在同时上升。其中,发展中经济体的态度是优先促进投资和提升投资便利化,而发达经济体则继续采取限制性措施,以解决与投资有关的国家安全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商务部公布的投资数据来看,2006年至2023年,中国全球境外直接投资(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下称“ODI”)流量从211.6亿美元增长至1478.5亿美元,年均增速12.1%。同期,制造业ODI投资从2006年的9.1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79.0亿美元,年均增速22.3%。
其中,2018年至2022年,中国投向东盟和其他区域的制造业ODI增长最快,东盟是中国制造业出海首选地区;2022年,中国制造业投向东盟ODI为82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83%。
在此背景下,北大汇丰智库国际组在调研时发现,制造业企业在做出海投资决策时,主要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做出评估和衡量。
其中,在以供应链布局为主要目的方面,越南、马来西亚、泰国、韩国以及波兰可以优先考虑;以投资替代贸易为目的方面,东南亚、印度、土耳其和墨西哥是优先考虑的区域;以布局重要市场为目的方面,波兰、爱尔兰、罗马尼亚,美国和印度是比较好的选择。
此外,土耳其是进入欧盟市场和中东市场的一个重要节点;波兰有望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投资的一个重要的新兴目标国家。
该报告亦建议,中国制造企业在向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投资时,需要注意趋利避害,也要注意印度对外资优惠政策和保护主义政策并存,且有针对中国的严格限制,落地难度较高。
推荐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建议进一步提高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
《侠之大者�C金庸百年诞辰纪念》在港掀开帷幕, 李家超:金庸作品生于香港 盛于世界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