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之美丨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又是一年清明时。北京时间4月4日20时49分将迎来清明节气。此时节,杨柳依依风拂面,莺飞蝶戏春意浓,好一派生机盎然之象。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仲春和暮春的交替。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具有节气与节日“双重身份”的特殊存在。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08年起,清明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并放假一天。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所谓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民风因此厚道。我国清明节历经数千年传承,可以说是最能体现这一文化品格的节日。

节令之美丨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是时,春暖花开,惠风和畅,天朗气清,让这一天演变成了一个扫墓祭祖、郊游踏春两大文化主题得以如愿的节日。

  清明节时人们通过摆供献花、焚香叩拜、烧纸添土等方式,扫墓祭祖、缅怀故人、寄托哀思。“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段古诗动情地描述了旧时清明的祭扫场景。

节令之美丨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些祭扫活动颇具仪式感,自古以来,一直都在发挥着增强家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积极作用。随着绿色环保生态理念渐入人心,如今的清明祭扫活动中已多见鲜花祭扫、植树缅怀和网络追忆等新方式,这是时代进步的一种体现。”王来华说。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好时节。古诗中说:“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描述的就是踏青春游的民俗风情,也是清明时节人们亲近和享受大自然之美的生动写照。享受春光、愉悦身心、理解生命,清明节成为一个承载着生命之悟和欣赏生命之欢的节日。

  在这个梨花飘雪、海棠铺绣、雨润如酥的大好时节,人们早已沉醉其中,徜徉在花海里,沐浴在春风里,看“柳丝摇曳燕飞忙”,赏“梨花淡白柳深青”。这般春色,真是迷眼又醉心啊!

  统筹:孙闻、邵香云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安宁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

推荐阅读: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无串扰的量子网络节点

广西与东北双向互动的“文旅+”现象透视

厦门火炬高新区搭建服务平台助企“智改数转”

浙江柯桥,畅通国际纺都物流的货车司机

财经·观察丨“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食用有“方” 年轻人掀起药食同源“养生热”

驻点笔记丨民进党涨电价,台湾各行各业“伤很大”

老街walk丨长春红旗街:老情怀和新潮流的奇妙交融

新华视点|等了千年被发现,再等多久被看见?——简牍“排队”保护难点聚焦

中国联通“百年传承 三十向新”:公用电话亭的记忆

专题推荐:

评论关闭
长信基金:聊消费主题,“过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