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的质问:中国新能源车为什么越卖越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魏建军的质问:中国新能源车为什么越卖越亏?)

2025年,新能源车似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市场份额持续上升,新品牌不断冒出,融资消息层出不穷。然而,在这场看似热闹非凡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整个行业最大的悖论――越卖越亏。

“卖一辆,亏一辆。”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道出了行业的尴尬现状。他不反对价格竞争,也理解消费者喜欢便宜车的需求。但他的质疑尖锐且现实:“大家都在亏钱,这样的市场结构能持续吗?”

这并非危言耸听。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流通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国乘用车整体新车平均降价幅度达8.3%,其中新能源车型降幅更甚。降价潮带来的不是扩大利润,而是整体行业利润率的下降――2024年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3%,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有业内人士私下交流表示“现在的游戏逻辑是,不拼命推量就没有融资,不烧钱就拿不到估值。”这让行业进入了一个危险循环:为了市占率而不断压价,压价导致亏损,亏损导致融资依赖,而资本则倒逼企业进一步压价。

魏建军把这一切归因于“资本裹挟下商业逻辑的扭曲”。“资本套现之后,留下的是一个个赔本赚吆喝的壳公司。

相较之下,国际成熟车企依然将“盈利”作为最高优先级。2024年,丰田汽车全球净利润为2376亿元人民币,仅其一家利润就超过了中国前十家车企利润总和。而长城汽车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增长80.73%,成为为数不多能稳定盈利的自主品牌。

问题在于,市场并不会对坚持原则的企业网开一面。对于像长城这样不随波逐流、不主打“价格战”的企业而言,其市场份额受到现实压力挑战。

但魏建军依旧坚持:“哪怕跌出前十,我们也要坚持走正确的路。”

他所倡导的“正确的路”,并不是以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以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底层逻辑。只有在盈利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品牌建设和全球化扩张能力。

新能源车的全球化也正在显现它的复杂性。魏建军指出,电动车并非万能,必须根据海外不同市场的能源结构与用户习惯,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他提出,只有为全球市场提供多元化动力解决方案,中国车企才有真正的出海机会。

在如今“亏损换增长”的叙事逻辑里,这种声音显得格格不入,但也许正因为不入主流,它才值得反复聆听。

推荐阅读:

拼经济!吹响冲锋号!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

7000亿,孙正义正式宣战

2024美国大选,怎样左右市场?

腾讯去苏州,一举领投信诺维7个亿

明天开幕,会期6天,议程公布!

3月7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设备更新的需求是一个在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

3月15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杭州调整二手房政策

“一次顶四年”,亿纬锂能拟分红10.2亿元,深市大手笔分红频现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 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专题推荐:

评论关闭
不是我在等,是行业在等:魏建军的孤勇与时代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