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雏形业已亮相。记者 白继开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新变化新成效 副中心居民收获满满幸福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瓣瓣同心向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主题采访活动,邀请媒体走进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北京第五中学通州校区等地,以点带面展示副中心在拉开城市框架、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新变化新成效,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地区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雏形亮相

  走进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一座座塔吊鳞次栉比,正繁忙运送建筑材料,项目春节期间都没停工。“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已全面进入攻坚期、决战决胜期,正全力推进二次结构施工、设备安装施工、装修工程等。”京投枢纽公司建设管理部副部长刘新建介绍。

  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土方已完成90%,结构完成85%;铁路车站核心区东咽喉铁路隧道结构、西区站房主体结构以及轨道交通M101线车站、枢纽换乘通道等区域实现封顶,枢纽精装修样板段呈现、4片京帆屋盖钢结构稳步施工推进,主体工程设备安装全面铺开。

  副中心站枢纽项目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枢纽集成了2条城际铁路、3条城市轨道交通、1条骨干铁路、2条市郊铁路和15条公交接驳线路,是“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工程2019年11月30日开工,计划2024年12月底完成结构施工,2025年随京唐城际车站开通等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副中心北部地区补齐教育短板

  教育、医疗是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土生土长的通州居民金敬聪感慨:“这些年,我的家乡从通县到通州区再到副中心,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北京各大医院在通州建立了院区,我们看病就医方便了不少。各类名校也比以前多了不少,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都有很大改善提升,作为副中心居民,我们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北京五中通州校区是副中心北部地区的一所新建全日制公办完全中学,2018年建成开学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庄稼地,地区只有一所乡镇中学,教育水平十分薄弱。如今通过引入北京五中优质资源,新中式的“花园式”校区全面建成,全校54个教学班(高中26个,初中28个)的学生人数已超过2000人。

  北京五中通州校区党委书记、校长黄晓军介绍,正如学校大门文化石上所写的“精气神”三字,五中通州校区将北京五中培养学生“精气神”的文化传承发展下来,着力培养集正气、大气、朝气、志气、灵气与书卷气于一体的优秀学子。目前,学校获得了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基地校、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大大改善和提升了副中心北部地区的教育水平。

 区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显著提升

  距离北京五中通州校区不远,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2023年底全面开诊,急诊医技楼正式启用。至此,医院总床位数达到1050张,急诊、内镜中心、透析中心搬至急诊医技楼,放射检查等相应配套设施更加齐全,医疗环境和诊疗秩序更加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区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尤红介绍,作为落实北京新总规、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医疗项目,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自2018年12月开诊后,显著提升了城市副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周边地区百姓的欢迎和认可。医院突出综合优势和急危重症救治,在开诊五年里,医疗服务总量逐年递增,门急诊总量超过458.9万人次,出院患者12.9万人次,完成手术量4.5万余例。(记者 孙云柯)

 

【纠错】 【责任编辑:高方圆】

推荐阅读:

北京发布首份产业地图

阳光新能源张许成:技术驱动 让清洁能源用户体验更佳

万科旗下印力REIT正式上市 

中材国际第二届水泥绿色智能发展大会举办

5月份建材行业运行保持企稳回复态势

天力物业北京公司两项目落地“红心碧海”示范项目

向新而行 向上生长——写在2024企业家江夏行开幕之际

田茂华:链接更多企业与用户 共同推进好房子建设

北京楼市上半年回顾 政策效应显现 需求逐步释放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6881.80亿元

专题推荐:

评论关闭
解密主力资金出逃股 连续5日净流出295股